如何防止知名商標成為通用名稱
商標最初的功能是作為消費者區分商品/服務來源的標志,隨著企業及市場的發展,商標逐漸代表了其權利人所提供產品的質量特征,承載了企業的商譽,甚至指代了這一類商品的特點。久而久之,有的商標就失去了其顯著性,成為一類商品的通用名稱。
在國內,“通用名稱”商標糾紛屢見不鮮,如前文提到的“SIMMONS席夢思”床墊;再如眾所周知的“解百納”紅酒、“雙黃蓮蓉”月餅、“優盤”商標、“大富翁”游戲等等。
這些案例中,盡管商標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,但是考慮到消費者的認知、行業內的公平競爭、市場的穩定等多方面原因,人民法院最終將其認定為通用名稱,至此企業喪失對商標的專用權。

由此可見,商標的顯著性是動態變化的。一件商標在注冊之初,商標使用人需要考慮該商標的固有顯著性(即臆造性和獨特定)和經使用取得顯著性等問題。而隨著商標的使用,商標權利人則需要考慮如何維持商標的顯著性而不被淡化的問題。
面對商標被淡化的情況,有人會說“那是因為商標太出名了,商標就會成為商品的名稱,不再具有顯著性”。
對此,筆者卻有著不同的看法。標識顯著性的有無,除了標識本身與其所使用的商品或服務關系遠近外,也與標識的使用方式有著密切關系。
即,商標雖然承載了企業的商譽,指代了商品/服務的質量、內容等特點,但如果其權利人在商業使用中將其特定化,使其始終保持顯著性,知名度再高的商標也不會被淡化成為通用名稱。而保持商標知名度又避免其被淡化的例子也不在少數。
例如:
“吉普JEEP”商標,一度被淡化為輕型越野車的通用名稱,但是其權利人克萊斯勒公司卻通過“不是所有的吉普都是JEEP®”這樣廣告語來明確商標的指示功能。
同時,請求修改辭典中關于“JEEP”的解釋——舊版《廣辭苑》(日本權威工具辭典)中的解釋為“四分之一噸位的全輪驅動小型汽車”,后來經其權利人的請求,新版的《廣辭苑》將其解釋為“四輪驅動小型汽車、美國軍用開發、商標名”。
正是克萊斯勒公司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,“JEEP”商標沒有被淡化為商品的通用名稱,而是在宣傳及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特定化其商標,使之仍然保持指示商品來源的功能,而最終沒有被通用化。

“樂高LEGO”,是丹麥的玩具公司所生產的一款積木玩具,但是該商標進入中國市場后,逐漸出現了被淡化為通用名稱的趨勢。
為此,從2015年開始樂高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多次使用了“只有一種積木,能被稱作樂高積木”、“你眼前這一塊小小積木,與眾不同,不可復制”、“有LEGO®標志才是樂高®產品”等廣告語,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增強“樂高LEGO”商標的顯著性,強調“LEGO®”及“樂高®”是商標而非商品的通用名稱。

由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看出,防止商標成為通用名稱可以采用積極監測、規范商標使用形式、主動維權、通過媒體宣傳強化商標顯著性等手段。
由此也可以進一步說明,商標被淡化為通用名稱,并不是因為商標太出名,而是因為企業沒有及時監控市場,也沒有就已經出現可能淡化的情形做出積極有效的反淡化保護措施,更沒有在反假冒、反對錯誤解讀商標方面做出努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《商標法》中對馳名商標的保護,其側重點也在于防止馳名商標的淡化。
這種保護,既能夠維護穩定有序的市場競爭,遏制不正當競爭的發生;同樣也能夠保護企業的持續發展。
可以想象,企業的主要商標最終被認定為通用名稱,對企業的打擊也將是致命的。
閱讀排行
- 1跨境賣家注意:依托香港商標打造國際品牌的進階攻略
- 2不只是開店:為何頂尖亞馬遜賣家都選擇用美國公司運營?
- 3跨境電商業主必讀:美國公司報稅中的國際稅務陷阱與優化方案
- 4解鎖德國市場:非歐盟居民如何成功注冊公司并獲取法人簽證?
- 5從中國到美國:如何利用L1簽證架構搭建您的“跨國商業橋梁”
- 6超越BVI與開曼?塞舌爾公司的現代優勢與性價比之選
- 7跨境電商必備:美國公司+EIN申請+銀行開戶全鏈路攻略
- 8BVI vs 開曼 vs 香港:三大熱門離岸注冊地終極對決(附選擇指南)
- 9非傳統專業的挑戰與機遇:文科、商科與藝術類專業如何成功申請H1B
- 10出海品牌必讀:美國商標注冊中不容忽視的5個“隱形陷阱”
注冊導讀
-
低成本申請美國專利的5種策略:如何用臨時專利降低初期投入 跨境電商必看:汽配產品如何憑DOT認證快速入駐亞馬遜? MSB牌照的"隱藏福利":除了合規,還能為企業帶來這些資源傾斜 DOT 認證獲證后必知:標簽張貼規范、海關查驗要點,避免貨物在美國被扣?
-
跨境電商業主必讀:美國公司報稅中的國際稅務陷阱與優化方案 初次應對美國公司年檢?這份攻略助你輕松上手 美國 ITIN 稅號申請后的維護與更新:保持稅號有效性的關鍵要點 ITIN 稅號續期與失效恢復:維護合規稅務身份的操作流程
-
跨境賣家注意:依托香港商標打造國際品牌的進階攻略 出海品牌必讀:美國商標注冊中不容忽視的5個“隱形陷阱” 低成本,高價值:為何香港商標是中小企業布局全球的“最佳首站”? 布局美國商標:讓品牌在北美市場擁有 “法律護身符”?



